在桃花村,苏念安引领的染布与精盐生意蒸蒸日上。然而,苏念安并未满足于此,她的脑海中总是萦绕着各种新奇的想法,渴望为村子带来更多的改变。
这一日,苏念安在染布坊忙碌时,看着工人们费力地将染好的布料从染缸中捞出,再手动拧干水分,过程既繁琐又耗费体力。她灵机一动,心想能不能发明一种工具,来减轻大家的负担。
苏念安回到家中,找来一些木材和绳索,开始动手制作草图。她计划打造一个类似水车的装置,利用水流的力量带动滚筒,从而实现自动拧干布料的功能。经过几天的构思和修改,草图终于完成。
苏念安拿着草图找到村里手艺精湛的木匠李大叔。李大叔看着草图,眉头紧皱,面露难色:“念安啊,这玩意儿看着复杂得很,我怕做不出来呀。”苏念安笑着安慰道:“李大叔,您手艺那么好,咱们一起琢磨琢磨,肯定能行。而且要是做成了,能给大家省不少力呢。”李大叔听了,点了点头,决定和苏念安一起尝试。
两人找来合适的木材,李大叔按照草图开始切割、打磨。苏念安则在一旁帮忙递工具,时不时提出一些想法。制作过程并不顺利,滚筒的尺寸、齿轮的咬合等都出现了问题,但他们没有放弃,一次次调整修改。
与此同时,制盐工坊那边也有了新情况。随着精盐产量的增加,人工筛选盐粒大小的工作变得愈发繁重。一位年轻的盐工向苏念安提议,能不能发明一种工具,快速筛选出均匀大小的盐粒。
苏念安觉得这个想法很不错,她又投入到新工具的构思中。经过一番思考,她想到了制作一种多层筛子。不同层的筛子有不同大小的筛孔,盐粒从最上层倒入,经过层层筛选,就能得到大小均匀的盐粒。
苏念安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村里的铁匠张师傅。张师傅听后,很感兴趣,立刻动手打造筛子。他选用了坚固耐用的铁网,精心制作每一层筛子。然而,在试用过程中,发现盐粒容易卡在筛孔中,影响筛选效率。
苏念安和张师傅一起研究解决办法,他们尝试改变筛孔的形状,从圆形改为菱形,又对筛网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成功制作出了高效的盐粒筛选工具。
而染布坊这边,经过苏念安和李大叔的不懈努力,自动拧布装置也初见雏形。他们将装置安装在染缸旁边,引入水流,启动装置。滚筒开始缓缓转动,布料在滚筒的挤压下,水分被快速拧出。虽然还有些小瑕疵,但己经比人工拧布省力、高效许多。
就在大家为新发明兴奋不己时,村里却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一些年纪较大的村民认为,这些新工具虽然看似省力,但会让年轻人变得懒惰,而且担心新工具一旦损坏,维修困难,会影响生意。
苏念安意识到,要让大家接受新事物,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她组织了一场演示会,邀请村里的老少都来观看。在演示会上,苏念安亲自操作自动拧布装置和盐粒筛选工具,向大家展示它们的便捷与高效。
“大家看,这自动拧布装置,不仅省力,还能让布料干得更快,这样我们就能染更多的布。这盐粒筛选工具,能快速选出均匀的盐粒,提高精盐的品质。”苏念安耐心地讲解着。
演示结束后,一些原本反对的村民态度有所转变。但仍有部分村民心存疑虑,担心新工具会让他们丢掉工作。苏念安笑着解释道:“叔伯婶子们,这些新工具是为了让咱们的工作更轻松,效率更高。大家可以学习操作新工具,而且有了更多时间,咱们还能拓展其他业务呢。”
经过苏念安的一番努力,村民们逐渐接受了新工具。染布坊和制盐工坊开始大规模使用自动拧布装置和盐粒筛选工具,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自动拧布装置需要水流驱动,对水流的稳定性要求较高。遇到干旱少水的季节,装置就无法正常运行。
苏念安再次陷入沉思,她决定寻找其他动力来源。经过观察和思考,她想到了利用人力踩踏踏板来驱动装置。她和李大叔对自动拧布装置进行改造,添加了踏板和传动装置。
改造后的自动拧布装置,即使在缺水的情况下,也能依靠人力正常运行。染布坊的工人们纷纷称赞苏念安的智慧,工作起来也更加起劲。
随着染布和制盐效率的提升,桃花村的产品产量大增。苏念安开始思考如何拓展市场,她决定带着村里的产品去更远的城镇参加商贸活动。
在准备过程中,苏念安又有了新的想法。她觉得可以将染布和精盐进行组合包装,推出“桃花村特色生活套装”,里面既有精美的染布制品,又有优质的精盐,作为一种新颖的礼品进行销售。
苏念安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村民们,大家都觉得很有创意。于是,村里的妇女们动手制作精美的包装,将染布制品和精盐巧妙搭配,放入礼盒中。
一切准备就绪,苏念安带着“桃花村特色生活套装”和其他产品,踏上了前往远方城镇的旅程。她满怀期待,希望这些新发明和新产品,能为桃花村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