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古村染盐业的波折奋进

农门小福宝知识兴家 程岩 3684 字 2025-06-11 16:58

在这古老而落后的时代,桃花村宛如隐匿于山水间的璞玉,村民们依靠着传统的染布与制盐手艺勉强维持生计。苏念安凭借着自身的智慧与果敢,己然成为引领村子发展染布和精盐生意的主心骨。

这日,天色未明,苏念安便如往常一般来到染布坊。刚踏入坊内,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她不禁皱了皱眉头。走近染缸一看,只见染液颜色浑浊,与往日清澈透亮的色泽大相径庭。苏念安心中暗叫不好,急忙唤来负责调配染液的老陈。

老陈睡眼惺忪地赶来,看到染缸的状况,也是一脸诧异。“苏姑娘,这……这咋回事啊?我昨日调配的时候还好好的呢。”老陈挠着脑袋,满脸的困惑与焦急。

苏念安仔细查看了染缸周围,发现地上有一些散落的草药残渣,颜色与往常使用的染料草药略有不同。她心中一动,猜测可能是有人误将其他草药混入了染液。苏念安安慰老陈道:“陈叔,先别急,咱们想想办法补救。您回忆一下,最近有没有人在这附近摆弄草药?”

老陈思索片刻,一拍大腿说道:“对了,昨日村里的小柱子来给我送水,会不会是他玩耍时把草药弄进来了?”苏念安决定先找到小柱子问个清楚。

不多时,小柱子被带到染布坊。小家伙低着头,嗫嚅着承认是自己贪玩,看到一些好看的草药,就随手丢进了染缸。苏念安无奈地叹了口气,耐心地教导小柱子以后不能再这么顽皮,随后便和老陈一起研究如何挽救这缸染液。

他们尝试着加入一些特殊的材料来中和异常的成分,经过一番忙碌,染液的颜色逐渐恢复了正常。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用这缸染液染出的布料,颜色虽然还算鲜艳,但手感却变得粗糙起来。

苏念安深知,这样的布料肯定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她没有气馁,在染布坊里翻找出各种古籍资料,希望能找到解决办法。经过一番查阅,她发现可以用一种名为“软叶藤”的植物汁液浸泡布料,或许能让布料恢复柔软。

苏念安立刻带着几个村民前往村后的山林寻找软叶藤。山林中荆棘丛生,道路崎岖难行,但大家为了挽救这批布料,都咬牙坚持着。终于,在一处潮湿的山壁下,他们找到了软叶藤。

回到染布坊,苏念安将软叶藤熬成汁液,把染好的布料放入其中浸泡。经过几个时辰的浸泡,布料的手感果然变得柔软顺滑。苏念安和染布坊的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制盐工坊那边也传来了麻烦事。村里唯一的一口盐井,最近出盐量大幅减少,盐水的浓度也变得很低。盐工们尝试了各种办法,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苏念安得知消息后,赶忙来到盐井边。她看着盐井中那显得有些稀疏的卤水,陷入了沉思。突然,她想起曾经听村里的老人们说过,盐井在堵塞或者地下水源变化时,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苏念安决定组织村民们清理盐井。大家用简陋的工具,一铲一铲地将盐井中的泥沙和杂物挖出来。这个过程十分艰辛,盐井狭窄幽深,井下空气闷热,但没有一个人喊累。

经过一整天的努力,盐井终于清理完毕。然而,出盐量并没有立刻恢复。苏念安没有放弃,她又带领村民们在盐井周围寻找是否有新的水源通道被堵塞。经过仔细排查,他们发现盐井旁边的一条小沟渠被几块大石头堵住了,很可能是前段时间的暴雨导致石头滚落至此,影响了盐井的水源补给。

村民们齐心协力将大石头搬开,清澈的水流重新流入盐井。没过多久,盐井的出盐量逐渐恢复,盐水的浓度也达到了正常水平。制盐工坊里再次充满了忙碌与希望。

然而,村子刚刚解决了染布和制盐的内部问题,外部又传来了坏消息。临近的镇子上,有一伙强盗时常出没,打劫过往的商队。这导致原本要来桃花村收购染布和精盐的商人,因为担心路途安全,纷纷取消了行程。

桃花村的染布和精盐堆积在仓库里,无法销售出去,村民们的脸上都蒙上了一层忧虑。苏念安明白,必须想办法解决商路安全的问题,否则村子的生意将遭受重创。

她召集村里的青壮年男子,商议应对之策。有人提议组织村民自卫队,在商路沿途巡逻;也有人担心村民们没有战斗经验,不是强盗的对手。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苏念安决定一方面组织村民进行简单的自卫训练,另一方面派人前往县城,向官府报告强盗的情况,请求官府派兵清剿。

在等待官府回应的日子里,村民们每天抽出时间进行训练,学习如何使用简陋的武器自卫。终于,官府传来消息,他们己经派出官兵前去围剿强盗。没过多久,好消息传来,强盗被成功剿灭,商路恢复了畅通。

桃花村的染布和精盐再次得以顺利销售,村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在这一系列的波折中,桃花村的村民们更加团结,苏念安也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赢得了村民们更深的信任与敬重。大家坚信,在苏念安的带领下,桃花村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