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冬至染坊暖

农门小福宝知识兴家 程岩 2468 字 2025-06-11 16:58

北风卷着雪粒子扑打在窗棂上,苏念安往火塘里添了块木炭,火星子噼啪溅起。李氏咳嗽着从里屋出来,手里攥着件靛蓝棉袄:"安儿,你看这针脚..."

苏念安接过棉袄,发现袖口处的锁边有些松垮。这是她教给王婶的改良缝法,却在寒冬里显出了破绽。"娘,我明天去镇上买些羊绒线。"她摸了摸布料,"加些绒进去会更暖和。"

天还没亮透,苏念安就背着竹篓出了门。雪地上的脚印通向村口染坊,她远远看见阿福正蹲在染缸前发愁。"安姐,这新染的'月光蓝'怎么总泛白?"阿福指着布料上的霜花。

苏念安舀起一勺染液,发现水温比平时低了两成。她突然想起昨夜木炭窑送来的新炭,敲开一块,里面竟嵌着未烧透的木芯。"这是夹生炭。"她皱眉道,"得想办法控制窑温。"

两人踩着积雪来到炭窑,窑主老周正往窑口塞湿树枝。"苏姑娘,这法子是跟老辈学的,说能让炭烧得更久。"老周搓着手解释。苏念安看着窑顶冒出的青烟,突然想起现代的炭化曲线:"老周叔,试试每隔两个时辰抽掉些柴火,让炭自然冷却。"

三日后,新炭出窑。苏念安将炭块浸入染缸,水温稳定在三十八度——正是靛蓝发酵的最佳温度。阿福举着新染的布料对着阳光,那抹纯净的蓝像化开的海水,连雪光都透不进来。

冬至前一日,苏念安带着小石头去山上采染草。雪松下,几株冻得发紫的蓼蓝引起她的注意。"石头,帮姐姐挖些草根。"她用铁铲刨开冻土,发现蓼蓝根在低温下反而更粗壮。

回到染坊,苏念安将蓼蓝根与苏木枝混合熬煮。当染液在火塘上咕嘟冒泡时,她突然想起现代的低温染色技术。"试试看。"她将染缸搬到屋檐下,让北风自然降温。

清晨的霜雾中,一匹泛着珍珠光泽的"霜天晓角"布料晾在竹竿上。李氏摸着布料惊叹:"这颜色像刚破晓的天。"苏念安笑着将布料裹在母亲身上:"这是给您做斗篷的。"

冬至那日,染坊格外热闹。苏念安教村民们用染缸里的残液制作冻疮膏,又将废弃布料剪成雪花形状,用苏木染成红色。小石头举着红纸雪花在院子里跑,惊起一群觅食的麻雀。

"安姐,有人找!"阿福掀开棉帘,带进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客商。"苏姑娘,我是扬州绸缎庄的伙计。"客商摘下狐裘帽子,"听说您这儿能染不褪色的蓝布?"

苏念安取出"海天蓝"样品,客商摸了摸布料,突然从袖中掏出块褪色的蓝布:"我家主子要的是这种。"苏念安一眼认出这是用夹生炭染坏的次品,心中警铃大作。

她不动声色地将布料浸入茶水,染液迅速变成浑浊的灰蓝色。"这位小哥,真正的'海天蓝'遇酸会更鲜艳。"她往茶水里滴了柠檬汁,布料果然焕发出璀璨的蓝。客商的脸色变了又变,最终尴尬地告辞。

傍晚,苏念安蹲在染缸前,看着"霜天晓角"布料在暮色中泛着幽光。李氏端来姜汤,看见女儿鬓角的白霜:"安儿,别太累着。"苏念安靠在母亲肩上,感受着蓝布斗篷下的温暖。

雪又开始下了,染坊的灯笼在风雪中明明灭灭。苏念安知道,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冬天,她不仅守住了染缸里的颜色,更守住了心中那份对生活的热爱。而这匹"霜天晓角",或许会成为开启下一段故事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