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堂用地风波平息后,苏念安一心扑在染坊和学堂上,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新的琐事又接踵而至。
村里有户人家,姓周。周大叔家的小儿子周小虎,是学堂里的学生。最近,周小虎总是无精打采,上课也心不在焉。苏念安看在眼里,下课后便把周小虎叫到跟前询问情况。周小虎犹豫再三,才小声说:“先生,我阿爹生病了,家里没钱抓药,我担心他。”苏念安心中一紧,忙安慰道:“小虎,你先别着急,放学后我去你家看看。”
傍晚,苏念安处理完染坊的事务,便匆匆赶到周大叔家。只见周大叔躺在床上,面色蜡黄,气息微弱。周大婶在一旁抹着眼泪,家里还有几个年幼的孩子,正不知所措地站在一旁。苏念安仔细询问了病情,又查看了周大叔的症状,凭借自己现代的一些医学知识,她猜测周大叔可能是受了风寒加上过度劳累引发的高热。
苏念安安慰周大婶道:“大婶,您别太着急,我认识些草药,或许能帮上忙。您先去烧些热水,再找块干净的布。”说完,她便跑到村外的山坡上,寻找能退烧的草药。不多时,苏念安采回了一大把草药,她回到周家,将草药熬成汤汁,小心翼翼地给周大叔喂下。
忙完这一切,天色己经很晚了。苏念安正准备回家,却听到屋外传来一阵争吵声。她出门查看,原来是村里的里正带着几个村民,正和一个陌生的年轻人争执。里正一脸严肃地说:“外乡人,我们这村子小,不欢迎来路不明的人,你还是赶紧走吧!”年轻人一脸焦急,连连解释:“各位乡亲,我不是坏人,我叫林羽,是路过此地,不小心钱财被偷了,想在村里借住几日,等家里人送钱来就走。”
苏念安走上前去,对里正说:“里正叔,看这位林公子不像是坏人,他如今遭遇困境,咱们能帮就帮一把吧。周家现在也缺人手照顾周大叔,不如让林公子先在周家帮忙,也算是有个落脚的地方。”里正犹豫了一下,看了看苏念安,又看了看林羽,最终点了点头。
林羽对苏念安投来感激的目光,说道:“多谢姑娘仗义相助,他日定当报答。”苏念安微笑着说:“出门在外,谁都有难处,互相帮衬是应该的。”林羽便在周家安顿了下来,他每日帮忙照顾周大叔,还帮着周家做些杂活,手脚十分勤快。
在苏念安的悉心照料和草药的作用下,周大叔的病情逐渐好转。这日,周大叔己经能勉强起身,他拉着苏念安的手,感激涕零地说:“苏先生,多亏了你啊,要不是你,我这条老命可就没了。”苏念安笑着说:“周大叔,您别这么客气,大家都是一个村的,理应互相帮助。”
然而,村里又开始传出一些风言风语。有村民说苏念安和林羽关系不一般,一个外乡男人住在周家,肯定有猫腻。还有人说苏念安就是爱出风头,什么闲事都要管。这些话传到苏念安耳中,她心中不免有些难过,但她没有过多理会,依旧忙着染坊、学堂和照顾周大叔的事。
林羽听到这些流言,心中很是愧疚。他找到苏念安,一脸歉意地说:“苏姑娘,都怪我,给你带来了这些麻烦。”苏念安坦然一笑,说:“林公子不必自责,清者自清,这些流言蜚语总会过去的。”
就在这时,村里来了一个富商模样的人,西处打听林羽的下落。原来,林羽是京城一家绸缎庄老板的独子,此次出门历练,途中遭遇盗贼,钱财被盗。家里人得知消息后,西处寻找,终于找到了这里。
富商见到林羽,大喜过望,紧紧抱住儿子。林羽向父亲讲述了在村里的遭遇,特别提到了苏念安的帮助。富商听后,对苏念安十分感激,当即表示要重重酬谢。
苏念安婉拒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村里现在也有些困难,若是您愿意,不如在村里多采购些布料,也算是帮衬大伙一把。”
富商听闻,心中对苏念安的善良与顾全大局更是赞赏有加,当即爽朗笑道:“苏姑娘如此深明大义,我自当效劳。我这绸缎庄平日里对布料需求极大,姑娘村里染坊的布料若是品质过关,我以后便从这里进货便是。”
苏念安大喜,忙说道:“那就先多谢您了!我们染坊的布料一首都是精心制作,品质绝对有保证。”当下,她便邀请富商到染坊查看布料。
富商在染坊里仔细查看了各种布料,对染坊的工艺和布料品质赞不绝口,当场就下了一笔不小的订单。这可把村里的人乐坏了,尤其是那些之前对苏念安说过风凉话的人,此时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周大叔的身体也彻底康复了,他带着一家人来到苏念安面前,再次表达感激之情。周小虎更是懂事地说:“先生,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像您一样帮助别人。”苏念安欣慰地摸了摸周小虎的头。
而林羽在与家人团聚后,也没忘记苏念安的恩情。他回到京城后,利用自家绸缎庄的人脉,帮苏念安的染坊和学堂做宣传。没过多久,就有不少外地的商人慕名而来,或是谈染布生意,或是想送孩子来学堂念书。
村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村民们的生活也渐渐富裕起来。大家对苏念安的态度彻底转变,从之前的猜忌怀疑,变成了由衷的敬佩和感激。那些曾经的闲言碎语,早己消失得无影无踪。
苏念安看着村里的变化,心中满是感慨。她知道,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波折,但只要秉持着善良和努力,总会迎来美好的转机。而她也更加坚定了继续经营好染坊和学堂的决心,为这个小村庄带来更多的改变。
此后,苏念安依旧忙碌在染坊与学堂之间。她继续钻研新的染布工艺,让染坊的布料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在学堂里,她根据孩子们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不仅教授文化知识,还传授一些经商、农事等实用技能。
随着染坊生意越来越好,村里的年轻人也纷纷来到染坊帮忙,学习染布手艺。苏念安耐心地指导他们,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在她的带动下,染坊逐渐扩大规模,还增加了一些新的业务,如制作印染的工艺品等。
学堂里的孩子们在苏念安的教导下,进步显著。他们不仅学业有成,还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生活技能。一些孩子的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对苏念安更是感恩戴德,主动帮忙宣传学堂,吸引了周边村子更多孩子前来求学。
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因为苏念安的努力和坚持,正悄然发生着一场温暖而美好的变革,而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