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了学堂用地的问题后,苏念安本以为生活能暂时回归平静,专心经营染坊和学堂。可没想到,一些邻里间的闲言碎语却悄然传开。
村里有几个爱嚼舌根的妇人,她们看着苏念安一个女子抛头露面,把染坊和学堂都打理得有声有色,心中难免生出嫉妒。一日,她们聚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议论起来。
“你们说,这苏念安一个外来的女子,还能折腾出这么大的动静,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啊?”李二婶眯着眼睛,阴阳怪气地说道。
“就是说啊,这染坊生意越来越好,她肯定没少在染料上动手脚,不然哪能赚那么多钱。”张婆子随声附和,脸上满是不屑。
“还有那学堂,一个女子当先生,能教好孩子吗?我看就是瞎胡闹。”王大嫂也加入了讨论,手里的针线活都停了下来。
这些话渐渐在村里传开,一些原本对苏念安友好的村民,也开始对她投来异样的目光。苏念安察觉到了村民们态度的变化,但她没有立刻去理会这些流言蜚语,她相信清者自清,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总会真相大白。
这日,苏念安正在染坊里调配新的染料,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嘈杂。她放下手中的工具,走出染坊查看,只见一群人正围着一个年轻的货郎指指点点。货郎模样颇为狼狈,地上散落着一些货物,其中有不少色彩斑斓的丝线。
苏念安走上前去,询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一个村民说道:“这货郎说他的丝线是从外地运来的,颜色鲜艳,可大家都觉得他在吹牛,这颜色哪能这么鲜亮。”货郎一脸焦急地解释:“各位乡亲,我这丝线真的是从京城附近运来的,用的是特殊的染色技法,所以颜色才如此出众。”
苏念安蹲下身子,捡起几根丝线仔细端详。她发现这些丝线的染色工艺确实独特,颜色不仅鲜艳,而且似乎还能随着光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色泽。她心中一动,这说不定是个新的商机。
苏念安站起身来,对货郎说道:“你这丝线确实有些特别,我想和你谈谈合作。”货郎一听,眼中闪过惊喜,连忙说道:“姑娘,您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只要能让我把这丝线卖出去,什么都好商量。”苏念安思考片刻后说道:“我是这染坊的主人,我觉得你这丝线的颜色可以和我们染布的颜色相互搭配,做出一些新颖的绣品或是服饰。我们可以一起把这些产品推销出去,利润按比例分成,你看如何?”
货郎大喜过望,连忙点头道:“姑娘的主意太好了,我愿意合作!”一旁的村民们听了,也开始议论纷纷,对苏念安的商业头脑不禁暗暗佩服,之前那些流言蜚语似乎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商机冲淡了一些。
然而,就在苏念安准备和货郎进一步商讨合作细节时,之前那些嚼舌根的妇人又凑了过来。李二婶酸溜溜地说道:“哼,又在这儿出风头,谁知道你这合作是不是又有什么猫腻。”苏念安看着她,平静地说道:“李二婶,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村里的生意更好,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如果您有什么意见,不妨首说。”
李二婶被苏念安首白的话噎得说不出话来,张婆子却在一旁帮腔道:“我们能有什么意见,就是觉得你一个女子,别整天想着出人头地,老老实实相夫教子才是正理。”苏念安微微一笑,说道:“张婆子,时代不同了,女子也能有自己的事业。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咱们村子会越来越好的。而且,我在学堂教孩子们,也是希望他们能学到更多知识,将来有出息,这又有什么错呢?”
周围的一些村民听了苏念安的话,觉得很有道理,纷纷点头。那些闲言碎语的妇人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了。
苏念安和货郎找了个安静的地方,详细商讨了合作的各项事宜。他们决定先制作一批样品,包括绣有彩色丝线图案的手帕、腰带以及用丝线装饰的衣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