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蓝布学堂

农门小福宝知识兴家 程岩 2306 字 2025-06-11 16:58

苏念安蹲在染缸前,将晒干的菊花瓣揉碎混入靛蓝染液。清晨的薄雾里,远处传来小石头朗朗的读书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她望着染液里渐渐泛起的淡金色波纹,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雪夜——自己在破庙里教弟弟识字的情景。

"安姐,王阿公说想学染布!"小石头抱着陶罐跑进来,罐子里装着刚挖的海泥。苏念安笑着指了指染缸:"去把这些海泥筛三遍,要像筛米那样细。"她知道,这个时代的村民最信眼见为实。

三天后,染坊的空地上挤满了人。王婶抱着孙子,手指轻轻触碰新染的"月光金"布料:"丫头,这颜色像庙里的金箔。"苏念安将染缸的改良配方写在木板上:"用菊花加牡蛎壳,要在子时搅拌七七西十九下。"人群中响起惊叹声,张老汉却冷笑:"说得轻巧,我家那口子试了三天都没成功。"

苏念安不动声色地舀起一勺染液,滴在张老汉的布料上。淡金色的液滴在灰布上晕开,竟浮现出简单的山水纹路。"张叔,染布就像种地。"她指着木板上的配方,"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浇水,都有讲究。"

当天夜里,苏念安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张老汉的儿媳妇抱着孩子闯进来:"苏姑娘,我家娃出疹子了!"苏念安看见孩子身上成片的红疙瘩,忽然想起染坊后的蒲公英田。

"去采些蒲公英,捣烂敷在患处。"她将晒干的金银花装入布袋,"再用这个煮水洗澡。"妇人将信将疑地离去时,苏念安摸了摸孩子发烫的额头——这温度,分明是风寒入体。

三天后,孩子的疹子奇迹般消退了。张老汉带着半匹"月光金"布料上门:"丫头,这染技......"苏念安却将布料推回去:"张叔,我教您染布,您教我种地。"她知道,在这个时代,知识交换比金钱更可靠。

染坊隔壁的空屋改成学堂那天,苏念安用蓝布做了三十个书包。小石头举着新书包在沙滩上奔跑,蓝布在阳光下像片流动的海。王婶抱着孙子凑过来:"丫头,这学堂......"

"不收钱。"苏念安将《三字经》抄本递给她,"教孩子们识字算数,将来去镇上做工也方便。"她知道,改变命运要从根子上做起。

第一堂课上,苏念安用染缸里的液体教算术:"这缸能装十斗水,每斗放三钱明矾......"孩子们听得目瞪口呆。当小石头用蓝布算出染坊每日盈利时,张老汉突然站起来:"丫头,我家孙子也要上学!"

半年后,染坊的产量翻了两番。苏念安将赚来的钱换成粮食,在村口设了粥棚。李氏看着排队的村民,眼角泛起泪光:"安儿,你爹要是活着......"苏念安握住母亲的手:"爹在天上看着呢。"

除夕夜,苏念安在染缸边守岁。月光下,新染的"海天蓝"布料随风飘动,像极了母亲蓝布棉袄的颜色。小石头举着糖葫芦跑来,糖渣掉在布料上:"安姐,这布比星星还亮!"

苏念安笑着摸摸弟弟的头,将染缸的木塞重新盖好。远处传来零星的鞭炮声,她知道,属于苏念安的古代生活,正在这烟火气中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