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对策

如何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

一,加强制度建设。

各地应该根据新标准、新形式,重新审视研究本地的相关规定和政策,综合考量安全性和便捷性两方面因素,对电动自行车上路设置一定的限制条件。

二,施行产品目录制度。

没有纳入产品目录的电动自行车,不得销售和登记上牌。

对之前购买的电动自行车,未经登记且不在产品目录内的车辆,发放临时标识,并设置过渡期,过渡期满后,不得上道路行驶。

严肃查处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环节的违法提速现象,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三,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

实行强制指上牌制度,做到车有其主,鼓励保险公司开展与电动自行车有关的保险业务。

四,加强路面交通管理。

严厉查处违反道路交通管理秩序的电动自行车违章行为。

五,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

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加强交通法规宣传和安全教育,提高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

六,完善便民服务。

设立便民服务点,对群众购买的车辆办理登记、上牌,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我是带背分割线——

其实这个对策,可以直接当做是本章节第一个对策的补充,也可以当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

比如,在政府方面,应该加强制度建设,那么关于加强制服建设的措施,就应该是让各地根据新标准和新形式,去重新审视和研究本地的相关规定、政策,综合考量安全性、便捷性,为其设置一定的限制条件。

所以,加强制度建设,其实就是让所有的处理方式都更加合规,更加符合常识,也增加更多人为的限制条件。

这样的话,能上路的电动自行车就会在上路之前,先去满足国家的规定。

比如说,在电动车上路新规出现之前,我骑电动车上路是不需要戴头盔的。

而且在我上高中的时候,那时候的电动车也还是可以带人的,想当初,我妈妈风雨无阻每天送我上下学。

整整三年。

换做现在。

电动车想上路,也是肯定不能带人的。

没辆车,送孩子上下学都费劲。

但是也有好处,因为我也看到过那种视频,就是有人没带头盔骑车上路,下雨天路很滑,然后她骑到了中间的那条隔离带上。

一个出溜滑,整个人后背着地。

头直接跟大地亲密接触,当场死亡。

所以,而数据显示带头盔骑车上路,出事故的可能性能直接减少百分之95,我就觉得制度哪怕繁琐点,但可以保障人们生命安全,也挺好的。

毕竟谁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

那么,加强制度建设相信大家能有一定了解。

然后接下来看施行产品目录制度。

这个分为几个方面。

第一个,对于没有纳入产品目录的电动自行车,不得销售和登记上牌。

这就是从源头治理,直接把不符合上路规范的,没有纳入产品目录的电动车弃如敝履。

根本不带他玩。

财路断了,商家就会想办法让自已的电动车成为符合上路规范的,纳入产品名录的电动车了。

那这样的话,电动车操作不当,或者因为各种失误造成的灾害,就会有一定程度的减轻。

第二个,对之前购买的电动自行车,未经登记且不在产品目录内的车辆,发放临时标识,并设置过渡期,过渡期满后,不得上道路行驶。

这个还是很宽限的,这个就像什么呢。

就像是之前不让电动汽车上路的时候,也有过渡期,在过渡期间,不得上路行驶。

第三个,严肃查处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环节违法提速现象,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这个其实更多的会出现在电动自行车改造上。

如果要是有人非法改造了电动自行车,在电动自行车的速度范围外疯狂提速,导致人上路之后如果过于心急,或者由于安全性能不够,可能会导致速度过快引起的电动车过热,或者是螺丝松动导致的人员危险。

而这个制度,就可以从根源消除安全隐患。

而在加强电动车管理上,主要体现在实行强制上牌制度,做到车有其主,鼓励保险公司开展与电动自行车有关的保险业务。

就比如我新买的电动车,去年买的,还花了30块上牌费才买到的。

而且我这个电动车也有保险,虽然目前看来没啥用,但毕竟也是个保障,明天联系下,如果这个保险真的有用回来更新。

这点没啥好说的,主要就是一些新的规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那么对我而言,作为电动自行车的持有者,我是觉得,这个电动自行车上牌,除了我闯红灯的时候可能会因此让我交罚款(虽然我不闯),又或者是出了事之后警察可以通过我的牌照找到我之外(也不一定,因为牌照好像也没跟手机号绑定),其他的作用,我只觉得聊胜于无吧。

哦,多交了30块钱除外。

然后其次,关于保险。

应该有很多人自已都没有保险,但却要求强制给电动自行车上保险,出了事也不一定能用到。

其实挺鸡肋的。

但是越鸡肋越好背。

加强管理,细点:强制上牌?保险。

其实有的时候,除了电动自行车要上保险,加强路面交通管理也很重要。

那么如何加强交通管理呢?

严厉查处违反道路交通管理秩序的电动自行车违章行为,这个就很重要。

一切事物,要想制度化,其实查处,管理,宣传,强制,处罚金,都是必不可少的。

说到宣传,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也很重要。

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可以有的渠道也很多,像之前在网上看到的,穿制服的消防员小哥哥,就在网上跟人直播连线,然后问他们跟消防相关的知识。

交通法规也是一样的,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和安全教育,比如说也可以直播连线。

可以问一些类似,你知道每年因为没戴头盔死亡的交通事故数有多少吗?大概范围多少?

或者电动车后座可不可以带人?为什么不能?

(这个我知道,因为现在轮子坐的小,承受不了两个人的重量)

(修车师傅告诉我的,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底盘低,因为脚底下踩的是电池,带上人更低了,就容易划伤车子。)

通过这种方式宣传和进行安全教育,从而提高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

忘了在哪里看到的,大概意思说的是,如果想让人做一件事情,那就需要让流程尽可能的简化,不然的话,有可能会就是一大部分的意向客户。

比如说,对于一些商业广告,假如说有的软件,需要让客户下载了就能玩,那客户有可能会因为懒得下载,或者没有流量等各种各样的奇葩理由和原因,拒绝下载,并且让公司蒙受损失。

而如果这个商业广告下面附带的链接,是直接点一下就可以玩的,那么就可以大大减少客户退出的可能。

所以,对于加强电动车管理规范也是一样的思路。

先是设立便民服务点,然后对群众购买的车辆办理登记上牌,有效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总结一下,今天详细说明的一共有六个对策。

一,加强制度建设。二,施行产品目录制度。三,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四,加强路面交通管理。五,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六,完善便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