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校园霸凌问题?
一,转变思想观念。
通过宣传让学校和家长了解到校园暴力的严重后果,从而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培养。
家长应注重家庭教育,给予孩子更多关心,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
二,加强德育教育。
学校应开设道德课程,加强法制与规则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让学生能够了解施暴行为需要承担的责任,从而做到尊重生命。
三,加强监管力度。
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
教师应定期与学生谈心,对学生异常表现给与关注。
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
四,追究法律责任。
对学生严重的校园欺凌行为,要依法追究本人和监护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让欺凌暴力行为得到应有惩处。
——我是带背分割线——
关于校园霸凌,我在小的时候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
“都是孩子”。
而我呢,虽然从小体型就异于常人的大,又高,但是如果让我回想我的校园时代。
ok fine。
我是被霸凌的那一个。
说是霸凌也并不完全准确,其本质更像是大姐大,因为不满小弟的不服从,而搞出的一系列类似“不能跟她玩”之类的幺蛾子。
而印象最深的是某一天下午,我和另一个同学一起在玩什么很幼稚的游戏吧,whatever,她气势汹汹的冲过来,带着一堆我现在完全记不清样貌的小弟,然后跟那个同学说“我不跟她玩,你自已考虑下要不要跟她玩”。
然后就走了,风风火火。
最后的结果其实就是,那个同学被吓的当即就回了教室。
可能是害怕自已之后在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也被这个大姐大带着一堆小弟说要孤立吧。
很难定性这是不是真的校园霸凌。
因为在现在看来,这只是一个类似“我不跟你好了”之类的气话。
但我当时还挺难过的。
难过到现在想起来都能想象到那个充满阳光的夏日午后,我的内心有多少阴霾。
所以,如果让我想,如何让人们解决校园霸凌问题,那第一点一定是要说,“转变思想观念”,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天性善良纯真。
也并不是孩子们多的地方更多的是欢声笑语。
更多的反而是来自青春期的没来由的恶意。
又或者是因为不会表达而演变成的恶语相向。
一些成年人在相处过程中需要经历的课题,很难的相处课题,指望一堆孩子给出完美的最优解。
这几乎就像是nonsense and impossible thing。
只不过很多大人之前没有意识到。
尤其是六零七零的家长。
太善良,太喜欢把人往好的方面想,以至于有些愚笨。
而且,对于那些学生(姑且不论他们是霸凌者还是被霸凌者),都应该“加强德育教育”。
没有人是天生坏种。
甚至我现在回想起来我小时候,是不是有些斯德哥尔摩,因为那个在人群中十分有影响力的女生,她理论上是我发小。
我们两家是从爷爷辈就认识,爸爸辈熟识,然后是我们。
所以我那时候即使被排挤被孤立,还是希望有一天我能跟她继续好好玩。
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天做梦起来,那个怅然若失的感觉。
真的很难言说。
因为在梦里面,我们又成了好朋友。
但我觉得,她能成为大姐大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她刚开始那么孤立我,但是当校园运动会要表演节目的时候,我表演了二胡,她就直接不由分说没有告诉任何人的在门口等我,而且还说放学一起走。
很好,我很没出息的欢呼雀跃。
然后发现,哦,其实跟你一起玩也就那样。
并不快乐。
现在细细复盘下来,也许这就是我长大后人情淡薄,对很多事都不甚在意的原因吧。
而且,有的校园霸凌是真的很吓人。
像我遇到的这种,只是会在内心造成伤痛,并不会特别显化于外在。
而有的校园霸凌,是会真刀真枪真器械的开干的。
所以,需要“加强监管力度”,不管是对于管制刀具还是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都有很大的好处和监督作用。
如果行为特别恶劣的话,也需要“追究法律责任”。
不管是在《二十一条》这部电影中,张译的儿子专门教唆一堆小混混来殴打韩雨辰的行为。
需要追求法律责任。
还是在《少年的你》中周冬雨演的那个受欺负的平胸妹,她的冷面霸凌者周也,也是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
并不是一句---“这只是个孩子”就可以过去的。
所以,针对校园霸凌,在大面上来讲,需要让其他无关紧要的人先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掉他们觉得“这没啥,无非是小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过一段时间就好了”的思想观念。
而且需要对霸凌者加强德育教育。
虽然很多时候霸凌者很难被辨别,甚至很多霸凌者都是老师面前的“红人”,深得老师喜爱。
不过依旧需要对校园霸凌事项“加强监管力度”,任何事情,只要一直在监管中,哪怕没有真正的起到很大的作用,最起码威慑力是一直都在的,就算不能从根源解决,也可以稍微减轻一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追究法律责任。
让校园暴力得到应有惩处。
OK ,大点梳理完毕,接下来看细分点。
第一条,转变思想观念。
现在最常出现的问题其实是有很多家长不重视,所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宣传让学校和家长了解到校园暴力的严重后果,更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家长也应该注重家庭教育,给予孩子更多关心。
就像少年的你中,周也的妈妈来到了学校之后发表的言论。
“别的孩子可以不考虑,她不能不考虑,她跟别的孩子不一样”。
像这种压迫感十足的家长,给出的建议和言论,最容易受影响的一定最先是恶女本人。
然后再是因为恶女的自命不凡波及到的无辜陈念。
魏莱的妈妈只知道注重的是孩子的成绩,孩子未来上的大学,但是却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家庭教育,没有给孩子过多关心。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没有被爱浇筑的孩子,如何指望她一定能生长出善良之花呢。
所以,转变的思想观念,一个是需要让家长知道,这件事情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并不只是孩子之间的玩闹。
而且也需要给自已的孩子足够的关爱,让自已的孩子知道,什么才是对的,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
第一点,转变思想观念,over。
第二点,加强德育教育。
开设道德课程,加强法制与规则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让学生了解施暴行为承担的责任,从而学会尊重生命。
其实开设道德课程,补齐的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家长来说,应该重视,不要让自已的孩子参与到校园霸凌,成为霸凌者;另一个也是要让被霸凌者学会自我保护,在被霸凌被欺负的时候,敢于回击,勇于回击,清楚明白自已应该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
学会自卫,才是最好的教育。
而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了解施暴行为需要承担的责任,尊重生命,从而之后敬畏生命,再也不做,或者做类似行为之前会因为知道后果而不敢再做,都是进行教育希望得到的结果。
毕竟,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
love and peace。
第二点,加强德育教育,over。
第三点,加强监管力度。
首先需要监管的是明面上能看到的管制刀具,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
其次就是对孩子的心理行为和状态的评估与治疗。
教师应该定期与学生进行谈心,对学生的异常表现给予关注。
对于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同学不仅应该登记在案,而且应该将他的表现记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如果继续不加以改正,那就只能转入专门学校进行就读了。
毕竟没有人一直有功夫去关注某些人的心理状态,而有些事情也并不是单凭老师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改变的。
其实不管任何一个孩子,我都相信的一点是,人性本恶,只是在礼仪和教化的熏陶下,会一步步的走向善。
而那些施暴者,有可能因为家庭并没有给予足够多的规训,又给了过多的空间和金钱,所以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肆意妄为,像野蛮生长的荒草,任人搓圆捏扁。
在《二十一条》拍摄的过程中,有一个小细节很打动我。
张译扮演的教导主任,在希望自已的儿子受到韩雨辰父母道歉的时候,他的儿子在张译面前展现出来的状态,跟他一个人在校园里面对其他人的时候展现出来的状态简直天差地别。
张译儿子在跟父亲一起的时候,简直就是一个乖乖仔,人畜无害,且十分有礼貌。
没有父亲的命令,自已是连坐都不敢坐的。
而张译这个教导主任呢,不清楚自已的孩子是否真的参与了霸凌,但是拒绝收受礼品贿赂,只为获得一个真实的道歉,把人物刻画的翔实生动,入木三分。
既符合常理,又让人在看的时候气的牙痒痒。
这能说明什么呢,说明父母不爱子?
不,霸凌者的父母也是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相信他为他的孩子肯定也是造就了康庄大道。
但是可能因为寥寥几句中透漏出的,他和他老婆离婚,张译工作繁忙,经常八九点忙完工作才下班,没时间管教孩子,所以才会让他的孩子长成了如今的模样。
所以,加强监管力度,不只是教师要定期与学生进行谈心,家长也应该多举行家庭座谈会,在感觉孩子遇到心理问题或者有一些需要家长注意和解决的事情时,起到家长的作用,避免让自已的孩子出现屡教不改和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更不要演变成转入专门学校就读这样的结果。
第三点,加强监管力度,over。
第四点,追究法律责任。
其实对于严重的校园欺凌行为,不能因为他只是个孩子而轻饶放过,因为这样只会在他幼年时犯下大错后,有一个错误的心理暗示。
这个心理暗示有可能是“我做什么都没关系”,反而有可能在成年之后因为心理年龄不成熟,或者是因为在这个心理暗示的加持下,成年后真实犯下不可挽回的大错。
而对严重的霸凌行为,依法追究本人和监护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让校园暴力行为得到应有惩处,就是很有必要,而且实实在在为学生好的状态了。
所以,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只要是人,只要做了错误的事情,出于法律,或者出于道义,都是应该获得应有的惩处。
法律最大的好处,在于他的公允性。
在于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在于一视同仁。
所以,哪怕是青少年犯罪,情节严重的,该进少管所的,依旧是要进,让孩子知道自已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社会是个大熔炉,没有人在乎你是不是身世悲惨,也没有人在乎你的生平,家庭没有教会的,社会自会有他的一套逻辑和体系,来教霸凌者做人。
制止霸凌,说来残酷,可能最有效的方法是“以暴制暴”,当然,最长远的方法还是感化和训导教育。
第四点,追究法律责任,带背over。
关于如何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一共有四点,第一点,转变思想观念,第二点,加强德育教育,第三点,加强监管力度,第四点,追究法律责任。
thanks for wa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