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对策

如何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一,加强乡村医生管理。

把好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准入关,选拔具备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建立乡村医生全员竞聘上岗机制,将群众信得过的村医选聘到村卫生室执业。切实加强乡村医生执业和服务质量监管,促进合理用药,对不具备执业资格人员予以清退。

二,实施人才培养。

组织乡村医生参加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免费招收定向医学生和建立“村来村去”乡村医生培养机制,做好免费招收农村医学生工作。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储备机制。

三,转变服务模式。

乡村医生与农村居民签订服务协议,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式健康管理服务关系,为辖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主动上门服务。

四,保障合理收入。

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继续重点向乡村医生倾斜,逐步提高乡村医生待遇水平。

五,优化执业环境。

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将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努力改善村卫生室就医环境,不断提高村卫生室业务建设水平。

————带背分割线————

第一点,加强乡村医生管理。

把好准入关,选拔人员。建立全员竞聘上岗机制。切实加强监管,促进合理用药,对不合格人员予以清退。

其实对于乡村医生职业注册,这个政府把的就特别特别的严。

要选拔好具备执业医师或者是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这个也没别的,就是要把这个资格证的考试卡的再严一点儿。

我印象中有一句话非常深刻,深入我心,叫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劝人学法,千刀万剐。

话是这么说,因为学医的书特别厚,而且医生们要记得非常非常的精准,在看到一个病症的时候要立马对症下药,并且要精准施测,还要是对的。

这就相当于是什么呢?相当于一道数学题目,有五六个解法。

那这些乡村医生就要为患者想到,哪一个解法是最对的,哪个解法步骤最少,见效最快,就要把这个给想出来。

像那种非常非常简单的病例,或者是患者,上来问你寻医问药。你上来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个123,导致这个患者延误了病情,这种就是不具备职业资格的人员,没有做到合理用药,这种人就应该予以清退。

所以第一条虽然听上去有点儿难记,但是主要就是两个点,好医生提高准入门槛,坏医生予以清退。

再复习一下第一点,加强乡村医生管理,把好乡村医生职业注册准入关,选拔具备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建立乡村医生全员竞聘上岗机制,将群众信得过的村医选聘到村卫生室执业。切实加强乡村医生职业和服务质量监管,促进合理用药,对不具备职业资格人员予以清退。

第一点over。

第二点实施人才培养。

组织乡村医生参加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免费招收定向医学生和建立“村来村去”乡村医生培养机制,做好免费招收农村医学生工作,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储备机制。

各行各业都少不了人才,现在的大学生就是人才。

虽然现在的段子都在说,大学生现在可真是太不值钱了,毕了业之后一个月就那3000块工资。

但是,不值钱是不值钱,学的东西可是不少呢。

你比如说,要参加基本的理论啊,知识啊,技能的培训。

要把该学的东西都学到位。

而且呢还要去招收定向的医学生,注意,是免费的哦。

免费让学生上学,去招医学生,然后建立培养机制,让这个医生培养出来了之后,愿意到乡村去当医生。

要把这个乡村医生去做成储备,最起码能够做到后继有人,有人才,可以做到对症下药,可以做到服务群众。

这个人才储备机制,大家可以去想一下,自已在公司里面上班的时候,是不是有什么储备主管,储备经理,储备干部。

然后这一点儿就能够顺下来了,要先去免费的培养人才,教他们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然后再去免费的去招收这些农村的医学生,最后再去建立一个人才储备机制。

第二点,over。

第3点,转变服务模式。乡村医生与农村居民签订服务协议,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式健康管理服务关系,为辖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开展主动上门服务。

其实看到转变服务模式之后,就可以去联想一下之前的公职人员和现在的公职员的区别。

之前的公职人员高高在上。

现在的公职人员就算是装的,他也装的十分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把事情落到实处,做到群众心里。

然后呢?

你看到这个开展主动上门服务。

觉得暖不暖心?

觉得体贴不体贴?

觉得政府有没有特别特别的为群众考虑群众服务?

然后你是不是就记住了开展主动上门服务?

谁开展?政府开展。

谁去做?乡村医生去做。

你是不是就又记住了?在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中,有一个转变服务模式,里面就有开展主动上门服务。

Ok,那除了这个之外还能怎么去转变呢?

乡村医生可以与农村的居民去签订服务协议。这个协议的目的就是为了去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式的。健康管理服务关系,这样的话就可以让每一个居民都花比较少的钱,然后呢?让乡村居民也能够为辖区的居民去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的医疗服务。

所以在这个转变服务模式中,第一点就是协议,提供的是什么?

提供的是基本的公共卫生和基本的医疗服务。

第二个呢?就是要去主动的上门去为居民进行服务。

Ok,第三点,over。

第4点,保障合理收入,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继续重点向乡村医生倾斜,逐步提高乡村医生待遇水平。

第4点好记吧。

就是要给乡村医生增收。

不然的话一个月给个一两千块钱,自已的生活都包不住,要让他既上门服务,又签订契约关系,还要记住辖区居民的各种情况,累死人不偿命,光让驴干活不让驴吃萝卜,这条路行不通也走不稳。

所以就要多渠道的给他提供一些补助,比如说车补,油补,房补,安家费,或者是上门可以去收取合理的费用,这些都可以让乡村医生有动力更好的去提升自已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而且也可以为需要提供帮助的群众花小钱办大事,让这项政策能够做的更加持久。

第4点理解起来没多大难,就是要记住标准化表述。

比如说多渠道补偿政策,这个就可以概括的去理解成车补,房补,安家费。

但是你不能说的这么具体,你只能说多渠道补偿政策。

又比如说,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继续重点向乡村医生倾斜。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比如,乡村医生上门服务了,或者是为群众开了药了,开对了,把群众病治好了,之前是没有钱的,现在就给他们发点儿钱,这个是不是就是补助资金?

又或者,之前的乡村医生在村卫生站或者是村卫生所工作,之前可能清理门前雪,政府就不给拨款,政府就不给花钱,他们觉得,这就是乡村医生分内的职责,但是现在如果乡村医生愿意去做这些事情,那就可以给补助资金,这个是不是也是新增的补助资金,新给的钱。

最后的落脚点一定是提高乡村医生待遇水平。

再来复习一下。

第4点保障合理收入落实多渠道补偿,新增补助资金,提高待遇水平。

第四点,over。

第5点说的是优化执业环境。

他说的是,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将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努力改善村卫生室就医环境,不断提高村卫生室业务建设水平。

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在想到优化执业环境的第一点,居然想到的是医闹。

所以我的第一反应是,虽然这是一个乡村医生,虽然他这有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卫生所。但他也要去增加安保人员,或者是提高安保设施,去优化执业环境。

但是标准化的表述是加强村卫生室建设。

可能之前的村卫生是比较的脏乱差,或者是里面的取暖设施,桌子椅子略显破旧,他跟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不融入,他也没有标准化。

那么这个时候就应该去努力的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提高村卫生室的环境,让村卫生室的环境更好,比如说引进很多现代化的设备机器,让居民们在有一些常见的疾病时,在村卫生室里面就可以去进行一个非常及时的,有效的,针对性的治疗。

所以优化执业环境,既可以去加强村卫生室的建设,又可以去加强安保设施,也可以去提升自已的设备,给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这些都在优化执业环境里面,都是可以想到的。

Ok,到这里第5点也结束了。

然后再来复习一下整体的大的板块儿和记忆的点。

问题是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如何加强?给出几点对策。

第一点,加强乡村医生管理。

第二点,实施人才培养。

第三点,转变服务模式。

第四点,保障合理收入。

第五点,优化职业环境。

恭喜你,智慧又在你的小脑瓜里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