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精盐事业的新波澜

农门小福宝知识兴家 程岩 5108 字 2025-06-11 16:58

桃花村的养生盐在市场上大获成功,村民们的生活越发富足,制盐工坊整日一片繁忙景象。然而,苏念安并未满足于此,她敏锐地察觉到,随着养生盐知名度的提升,周边地区对盐产品的需求愈发多样化,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这日,苏念安在制盐工坊巡查,看着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脑海中思索着新的产品方向。她突然想到,在一些沿海地区,人们喜欢用带有海味的盐来烹饪海鲜,或许桃花村也能研制出类似的特色盐。

苏念安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阿福和几位经验丰富的制盐老师傅。阿福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安姐,这个主意好啊!要是咱们能做出带海味的盐,肯定又能吸引不少顾客。”老师傅们也纷纷点头,觉得值得一试。

说做就做,苏念安带着阿福和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背着竹篓来到海边。海风咸咸地吹着,海浪拍打着岸边。他们在海边仔细寻找着合适的材料,苏念安记得,一些海草和贝类经过处理后,可以赋予盐独特的海味。

不多时,他们便收集了不少海带、紫菜和一些小贝壳。回到村里,苏念安将海带和紫菜洗净晾干,把贝壳敲碎。她先把海带和紫菜剪成小段,放入锅中加水熬煮,浓浓的海草香气很快弥漫开来。与此同时,阿福按照苏念安的吩咐,将敲碎的贝壳放入另一个锅中煅烧,去除杂质。

海草汁熬好后,苏念安把煅烧后的贝壳粉加入其中,搅拌均匀,然后缓缓倒入己经准备好的精盐中。她不断搅拌,让每一粒盐都充分吸收海草汁和贝壳粉的精华。之后,将混合好的盐再次晾晒,使其水分蒸发,盐分结晶。

经过几天的晾晒,一种散发着浓郁海味的盐终于制成了。苏念安拿起一些,放到鼻尖轻嗅,海草与贝壳混合的独特香气扑鼻而来,盐粒呈现出淡淡的褐色,看起来别具一格。

就在苏念安满心欢喜准备推广这种新盐时,村里却突然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些村民觉得,养生盐的制作己经耗费了大量精力,现在又要研制新盐,担心会影响现有的生意。还有些村民则对新盐的市场前景表示担忧,认为投入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万一卖不出去,得不偿失。

苏念安深知村民们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她决定召开一次村民大会,向大家详细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计划。

大会上,苏念安站在众人面前,诚恳地说道:“乡亲们,我理解大家的担心。但咱们的精盐生意想要长久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这种海味盐是我经过深思熟虑的,沿海地区对这类盐的需求很大,咱们如果能抢占这个市场,肯定能让大家赚得更多。而且,咱们现有的养生盐生意也不会受到影响,两者可以同时发展。”

村民们听了苏念安的话,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时,一位年长的村民站了起来:“念安啊,我们相信你。但这新盐做出来容易,可怎么卖出去呢?”

苏念安笑着回答:“大叔,我己经有了计划。我打算先带着样品去沿海的城镇,找当地的海鲜酒楼和干货店合作。这些地方对海味盐的需求大,只要他们认可了咱们的产品,销路肯定不成问题。”

在苏念安的耐心解释下,村民们终于打消了疑虑,纷纷表示愿意支持她。于是,苏念安带着精心包装好的海味盐样品,踏上了前往沿海城镇的旅程。

经过几天的跋涉,苏念安终于来到了沿海的一个繁华城镇。这里街道热闹非凡,海鲜酒楼和干货店随处可见。苏念安首先来到了一家规模较大的海鲜酒楼。

她找到酒楼的掌柜,礼貌地说明来意,并拿出海味盐样品给掌柜品尝。掌柜接过盐,仔细观察了一番,又用手指蘸了一点放入口中。顿时,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这盐味道独特,用来烹饪海鲜,肯定能增添不少风味。”

苏念安趁机介绍道:“掌柜的,这种海味盐不仅味道好,而且是我们桃花村精心研制的,原料天然,品质有保证。如果您酒楼使用我们的海味盐,一定能让您的菜品更具特色。”

掌柜听了,点了点头:“姑娘,你说得有道理。这样吧,你先留下一些样品,我让大厨试试。如果大厨觉得没问题,咱们就可以谈合作。”

苏念安心中一喜,连忙留下样品,并详细介绍了海味盐的使用方法。离开这家酒楼后,苏念安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其他海鲜酒楼和干货店。

然而,并非所有的商家都像这家酒楼掌柜一样容易沟通。有些商家对这种新盐持怀疑态度,认为市面上己经有类似的产品,不相信桃花村的海味盐能有什么特别之处。苏念安并不气馁,她耐心地向每一位商家介绍海味盐的独特制作工艺和优势,还亲自用海味盐为一些商家烹饪了简单的海鲜菜品,展示其独特风味。

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有几家海鲜酒楼和干货店表示愿意尝试合作。苏念安与他们签订了初步的合作协议,心中充满了喜悦。她知道,这只是海味盐走向市场的第一步,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她有信心让桃花村的海味盐在沿海地区打开销路。

回到桃花村,苏念安把合作的好消息告诉了村民们。大家都欢呼起来,对海味盐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苏念安趁热打铁,组织村民们扩大海味盐的生产规模。

然而,在生产过程中,他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由于海草和贝壳的采集受到季节和环境的限制,原料供应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海味盐的生产将无法持续稳定地进行。

苏念安再次陷入了沉思,她知道,必须找到一种可持续的原料供应方法。经过一番思考,她想到了与沿海渔村合作。她可以提供技术和资金,让渔村的村民帮忙采集和晾晒海草、处理贝壳,这样既能保证原料的稳定供应,又能帮助渔村村民增加收入。

苏念安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村里的长辈和其他村民,大家都觉得可行。于是,苏念安带着阿福再次前往沿海地区,与几个渔村的村长进行洽谈。

在渔村里,苏念安详细地向村长们介绍了合作的方案:桃花村负责提供制作海味盐的技术和部分资金,渔村村民则负责按照要求采集海草、处理贝壳,并定期向桃花村供应原料。作为回报,桃花村会按照一定的价格收购原料,并在海味盐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分给渔村。

村长们听了苏念安的方案,觉得对双方都有利,纷纷表示愿意合作。经过协商,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

回到桃花村后,苏念安立刻组织村民们按照新的原料供应模式开始生产海味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海味盐的生产逐渐走上正轨,第一批成品顺利运往沿海城镇的合作商家。

随着海味盐在沿海市场的逐渐推广,越来越多的顾客开始认可这种独特的盐产品。桃花村的精盐生意因为海味盐的加入,再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村民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富裕和美好。而苏念安,也在不断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过程中,带领着桃花村的村民们,在精盐事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