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花村,苏念安的染坊一首是村里的独特风景。然而,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苏念安心中渐渐有了新的想法。最近,她发现村民们食用的盐大多是粗盐,杂质多,味道也不佳,而且对健康似乎也有影响。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脑海中萌生——研制精盐,说不定还能发展成一门生意。
这日清晨,阳光轻柔地洒在染坊的院子里,苏念安早早便起了床,开始在染坊里忙碌起来。她把一些日常用的工具整理到一旁,腾出空间准备进行精盐的研制试验。就在她摆放好各种瓶瓶罐罐时,阿福打着哈欠走进了染坊。
“安姐,你这是要干啥呀?怎么把染坊弄得这么乱?”阿福揉着眼睛,一脸疑惑地问道。
苏念安笑着解释道:“阿福,我打算研制精盐。你想想,要是咱们能做出又干净又好吃的盐,不仅咱村里人能受益,说不定还能拿去卖,赚些钱呢。”
阿福瞪大了眼睛,半信半疑地说:“安姐,这能行吗?咱从来没做过盐啊。”
苏念安拍了拍阿福的肩膀,自信地说:“试试嘛,不试怎么知道不行。你帮我去收集些粗盐来,越多越好。”阿福听后,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还是点头答应,转身出门去了。
苏念安则开始回忆在现代所学的关于制盐的知识。她记得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步骤来提纯粗盐。于是,她先找来了一个大缸,倒入清水,然后把阿福收集来的粗盐放进去搅拌,让粗盐充分溶解。
在粗盐溶解的过程中,苏念安又忙着准备过滤用的材料。她找来一些干净的细纱布,将其层层叠叠地铺在一个竹筛上,做成了一个简易的过滤器。
这时,阿福抱着一大袋粗盐回来了。看到苏念安己经忙得热火朝天,他也赶紧上前帮忙,把粗盐一袋袋倒入大缸中。等粗盐全部溶解后,苏念安和阿福小心翼翼地将盐水通过竹筛过滤到另一个干净的缸里。
过滤完后,苏念安看着缸里略显清澈的盐水,心中满是期待。下一步就是蒸发水分,让盐结晶析出。她在院子里支起一口大锅,把过滤后的盐水倒入锅中,然后在锅下生起火来。
随着火势的加大,锅里的盐水开始翻滚,水汽不断升腾。苏念安和阿福守在锅边,不断搅拌着盐水,防止局部过热导致盐巴焦糊。
就在他们专注于熬盐时,村里的王婶路过染坊,看到这一幕,好奇地走进来问:“念安,你们这是在干啥呢?怎么在熬盐水啊?”
苏念安笑着把自己研制精盐的想法告诉了王婶。王婶听后,惊讶地说:“哎呀,念安,这能成功吗?我可从来没听说过还能自己做盐的。”
苏念安耐心地解释道:“王婶,我有把握。您想想,要是咱做出了精盐,以后大家吃盐就方便多了,味道也好。而且这说不定还能成为一门生意,让村里的日子过得更好呢。”
王婶听了,虽然还是有些怀疑,但还是鼓励道:“那你就试试吧,念安,婶子相信你。要是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熬煮,锅里的水分逐渐减少,盐巴开始在锅底结晶。苏念安和阿福兴奋地看着这一幕,继续小心搅拌。终于,当水分几乎蒸发殆尽时,锅里出现了一层洁白细腻的盐巴。
苏念安用勺子舀起一些盐巴,仔细观察,发现这些盐巴比之前的粗盐干净了许多,杂质几乎都被过滤掉了。她尝了一小口,味道也比粗盐鲜美。
“成功了,阿福!我们成功做出精盐了!”苏念安兴奋地喊道。阿福也高兴得手舞足蹈,“安姐,你太厉害了!”
然而,就在他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麻烦也接踵而至。村里一些人得知苏念安做出了精盐,担心这会影响到村里原有的盐商生意,开始在村里散布谣言,说苏念安私自制盐是违法的,会给村子带来灾祸。
这些谣言越传越离谱,一些胆小的村民开始对苏念安产生了不满和担忧。面对这些谣言,苏念安决定主动出击,消除村民们的疑虑。
她邀请了村里的长辈和一些对盐商生意比较关注的村民到染坊来,详细地向他们解释自己研制精盐的目的和过程。
“各位叔伯婶子,我研制精盐,一是为了咱村里人能吃上更好的盐,二是想为村里找条新的赚钱路子。我也去打听过了,只要我们按照规矩来,自己制作精盐卖给村里人,并不违法。而且,我们做出来的精盐要是能卖出去,村里每个人都能受益啊。”苏念安诚恳地说道。
村里的长辈们听了苏念安的解释,又亲自查看了精盐的制作过程和成品,觉得苏念安说得有理。其中一位长辈站出来说:“念安这丫头向来靠谱,我觉得她的想法挺好的。咱不妨试试,说不定真能给村里带来好处。”
在长辈的支持下,村民们的疑虑渐渐消除。苏念安开始计划扩大精盐的制作规模,她和阿福一起,在染坊旁边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制盐工坊,又请了村里一些手脚勤快的年轻人来帮忙。
苏念安详细地向他们传授制盐的方法和技巧,大家齐心协力,很快便制作出了一批精盐。苏念安把这些精盐分发给村里的一些人家试用,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看到精盐得到了认可,苏念安心中有了底。她决定带着一些精盐样品去镇上的集市,看看能不能找到愿意合作的商家,把精盐推广出去。
这日,苏念安和阿福带着精心包装好的精盐样品,早早地来到了镇上的集市。集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他们在集市的一角摆好摊位,等待着顾客的光临。
然而,一开始,并没有人对他们的精盐感兴趣。人们大多对这种陌生的精盐持怀疑态度,不知道它的质量如何,也不知道该怎么用。
苏念安并不气馁,她主动向路过的行人介绍精盐的优点,还拿出一些样品让大家品尝。渐渐地,一些人开始围过来,对精盐表现出了兴趣。
这时,一位穿着讲究的中年人走了过来,他仔细地观察着精盐样品,又尝了尝味道,眼中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姑娘,你们这精盐是怎么做出来的?质量确实不错啊。”中年人问道。
苏念安笑着把制作过程简单介绍了一下,中年人听后,点了点头,说:“我是镇上一家杂货店的老板,我觉得你们这精盐有市场。这样吧,你们先给我供应一批货,我在店里帮你们卖卖看。要是销路好,咱们再长期合作。”
苏念安听了,心中大喜,连忙答应下来。与杂货店老板谈好合作细节后,苏念安和阿福带着满心的欢喜回到了村里。
回到村里,苏念安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村民们都为她感到高兴,也对未来的精盐生意充满了期待。
从那以后,苏念安更加忙碌了。她既要监督制盐工坊的生产,确保精盐的质量,又要和杂货店老板保持联系,了解销售情况。在她的努力下,精盐的销量越来越好,不仅在镇上打开了市场,还吸引了周边一些村子的人前来购买。
随着精盐生意的逐渐壮大,桃花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村民们通过参与精盐的制作和销售,增加了收入,村里的面貌也焕然一新。而苏念安,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成为了桃花村人人称赞的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