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小区内电动车的管理?
一,加强源头管理。
严查不按标准或降低标准生产、私自拆改装的违规行为,把好产品质量关,推行电动自行车强制检验制度,定期对电池情况进行检测,对存在安全隐患电池及时进行更换。
二,加强安全宣传。
在小区内张贴宣传画报、播放公益广告,说明电动车上楼可能导致的安全隐患及法律风险,提醒车主将电动车停放在指定位置,避免引起火灾。
三,加强技术防控。
给电梯安装智能识别系统,一旦居民推着电动自行车进入,即触发语音警报,监测到电梯内有电动自行车后,会自动停运。
四,完善配套服务。
探索建设集中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加装消防设施。
采取财政支持加居民自筹的模式,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具备自动断电、故障报警等功能的智能充电设施。
五,推动群防群治。
物业定期进行防火巡查,对电动车上楼或占用通道行为进行治理,动员业主互相监督,设立举报电话,一旦发现此类行为,积极举报。
——我是带背分割线——
小区内电动自行车管理。
不同城市感觉完全不一样。
我家那小县城,电动车骑回来从来都是放在楼道的,十几年了,从来也没有见过什么电动车自燃导致的火灾发生。
所以我在家里骑了十几年的电动车,从来也没什么电动车不能进楼房的意识。
因为我从来都是把电动车推进楼宇门,然后推到地下室。
开始充电。
所以,我在西安买了电动车之后,看到墙上贴的告示说不能把电动车骑进居民楼啥的,我就觉得挺奇怪的。
甚至应该各大小区现在都有那种统一的宣传标语吧。
什么康辉,赵丽颖,然后一个禁止的手势,大概意思就是什么为了保障居民的公共财产安全,禁止电动车入户啥的。
甚至在小区的电梯里,还有那种循环播放的付费广告。
一进电梯就能听到,关也关不掉,挺烦人的,但宣传效果贼好。
有的时候也会播放这种公益广告。
虽然这只是像在一堆商业广告里面,插播的一条新闻。
直到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监控视频。
电梯里的电动车,直接自燃,并且因为电梯是密闭空间,导致这个在电梯里面的一男一女,直接就成了重度烧伤。
还挺残忍的。
然后也让我有了个安全常识,也就是说,在密闭空间里,其实火从小火转成大火也就二三十秒的时间,时间非常短。
留给自已制止的时间也不长,所以如果看到哪里着火了,就应该第一时间把火扑灭,湿毛巾,衣服隔离空气,或者是用水浇灭啥的都可以。
所以,这方面的安全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让居民意识到,电动车不能进居民楼这件事情,是为他自已好的。
也是需要让这些居民意识到,电动车进了电梯之后,造成的危害也是巨大的。
突然想到了一个视频,也是跟公共安全相关的,讲的是禁止在小区燃放烟花爆竹的事情。
也是一个小视频,上面是广东的一个小区,居民在小区燃放烟花爆竹,然后那个也不知道是叫二踢脚还是叫什么的爆竹,就直接向天空飞去。
然后。
飞入寻常百姓家。
造成了火灾。
熊熊大火歘的一下就燃了起来。
好在,业主不在家,没有人员伤亡。
坏在,业主不在家,没法在火势还没起来的时候进行及时制止。
所以,相关的跟电动车相关的事件,也可以做相关的宣传。
比如说,可以在小区内张贴宣传画报,或者播放公益广告,有效说明电动车上楼可能导致的安全隐患、法律风险,提醒车主将电动车停放在指定位置,避免去引起火灾。
想到了在我们家那里市政那条路上,有一个超大的led屏幕。
里面在播放公益广告的时候,就是长期只播放一句话。
不同制服的人,比如说医生,清洁工人,消防员,或者是其他有明显标志的群体,他们一堆人聚在一起,然后说。
有我在,你们放心。
看的时候感觉这个宣传广告真的是让人一点都不想看,但看完了之后发现,他上面说的意思,或者是想让你记住的东西,其实都记得很清楚。
也很放心。
可能是对制服的放心。
我在西安骑电动的时候,第一次把电动车乘着电梯放到了居民楼。
然后就被我室友提醒,说电梯进楼不是很安全,让我在楼下充电。
之后我就发现,这个小区的配套设施还是很完善的。
不管是小区固定的电动车停靠点,还是相关的充电设施,都挺完善。
就是有一点不好,我之前租的小区,有充电桩,但是却没有配套的顶棚来遮风挡雨。
所以导致我的电动车,我买来实际使用只有半年的电动车,他经受了风雪暴雨和严寒,最终成功功成身退。
成为了一摊废铁。
能怎么办呢。
换个离公司近的房子住呗。
所以啊,关于这个完善配套服务,主要就是应该,探索建设集中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加装消防设施。
在电动车密集的地方配好消防栓等消防设施和充电设施。
有问题及时补救,没问题可以让居民在此充电,何乐而不为呢。
再说到充电。
我发现这个充电桩收费真的是。
不同小区不同价。
但大部分的充电桩都有一个共性。
十元起充。
但我的电车经常会跑半路上就没电。
所以我就需要在半路上搜充电桩,看这个小区多不多,那个小区有没有啥的。
充了不知多少个十块。
这种钱花出去的一瞬间,你就知道应该是要打水漂的。
但没办法。
要不推回去,要不等俩小时。
哪个都不好。
但必须要面临这种选择。
只能选择相对最优解。
我现在只有一个想法,因为我小电驴已经要光荣退休了。
so。
充电桩的钱到底能不能退啊...
好的,说到充电桩的事,就不得不再提一下这个充电桩的收费了。
说到收费,就能很好的把对策的细致点划分出来。
比如可以采取财政支持加居民自筹的模式,加大相关安全设施投入,具备有自动断电、故障报警等多种功能的智能充电设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充电桩充电好慢。
我的电动车,刚买回来的时候在家冲,八个小时就充满了。
畅骑30公里。
好嘛放充电桩,时长直接拉到16小时。
多收我俩小时的钱。
(好歹毒的供应商)
所以后来有一段时间,为了省钱,我都只选择冲12小时,所以我的电动车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缺电状态(我觉得)。
(也有可能不完全缺电,但我觉得它这么快报废跟电没充满总有点关系)。
然后再以我充了这么多充电桩的经验来看。
小虎e冲还挺好的。
充满了自动断电。
然后还有一个是跟军工企业合作的也挺好的。
具体名字也忘了,但是一块钱起充,一块钱冲三个半小时。
不得不说兵哥哥就是局气,为老百姓干大事。
天天最扯。
从在手机充值成功的那一秒开始计时。
没插插头,么得提示,插头松动,么得提示,充满了,继续供电。
这已经不是天天充电了,这是想时时从我兜里掏钱。
掏的比脸还干净。
所以该说不说,自动断电、故障报警,这两个功能还是很有实用性和可取性的。
而且这最好再出个充电桩行业规范,规范每个充电桩都可以做到这两点。
这两点小虎做的还可以。
(小虎,打钱)
除了加强安全宣传,完善配套服务之外,还需要推动群防群治。
我第一次把电动车推上楼之后,我舍友直接就提醒,这件事情刚开始的时候把它归到了安全教育,但是现在发现,归到群防群治更合适。
群防群治有哪些群体呢?
一,物业,二,业主。
物业定期防火巡查,对违规行为进行治理。
业主之间互相监督,并要设立举报电话,积极举报。
主要是这两点。
群防群治还是很有必要的。
俗话说得好,齐心协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每个人在看到有人推着电动车入电梯后,都能及时制止,那我相信,很快,这个电动车入户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了。
而且是很好的解决。
毕竟上班的时候属于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下班后绝对不谈工作上的事。
主打一个随心所欲,但不逾矩。
而群众就不一样了。
群众,可以任何时间出没在小区的任何地点,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能像超级侦探一样。
如果不想被当个案子办掉。
就不要把电动车推进楼梯间,电梯间。
等一切密闭场所。
我那个小区很有意思,有的时候推着电动车进门,会有老人看到,那个门得有人拉着,不然没法固定。
总是会遇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看到我把电动车推进楼之后,会亲切的向我笑,然后帮我把门拉开。
该说不说,心里暖暖的。
但是确实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来,群防群治做的不到位。
居民的“电动车不能进楼”意识不够。
(sorry了我亲爱的邻居们)。
其实电动车不能进楼这件事情,从源头上说是因为怕电动车进了楼之后,引发火灾,在电梯这个密闭空间里面,群众出不去,造员伤亡。
所以,应该加强源头治理。
严厉禁止低标准生产和私下拆改装等违规行为,把好产品的质量关。
推行电动自行车的强制检验制度,定期对相关电池情况进行检测,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池及时进行更换。
通过减少违法低标准生产和乱改装问题和行为,把质量搞好。
然后再推行电动车的强制检验支付,定期检测,及时更换有问题的电池。
说到电池,我突然想起来我的电动车有售后。
如果一定时间内掉电严重到不符合常理,是可以找厂家更换的。
源头治理,就想电池。
电池好,则万物生,噢耶。
(作者精神状态岌岌可危)
不过,虽然说了这么多,但我有点觉得,电动车进电梯引发燃烧和烧伤这件事情具有偶然性。
而且不排除是想做充电桩的商家故意拿这种小概率事件出来博眼球的可能。
毕竟,只有大家都认可了电动车入户会容易引发火灾,从而更多的人不把电动车推上楼,而是在充电桩充电,那最后只有一个赢家。
充电桩商家。
(合理怀疑)
然后最后一个。
技术防控。
又到了上技术的环节,现在啥对策都能扯上技术。
电动车,技术,电梯,技术,农户养殖,技术。
所以技术,就是个新型万金油。
不知道具体对策咋写的时候,就把什么区块链啊人工智能啊啥的搞上。
大概率能让判卷老师酌情给分。
完美。
那这个对策,关于技术的对策,应该怎么融合呢?
首先,关键字。
关于关键字,既然是跟电动车相关的,那关键字肯定是电动车了。
参考这个具体对策。
“一旦居民推着电动自行车进入”和“检测到电梯内有电动自行车后”。
既能凑字数,又能显得很扣题。
其次,高大上。
“智能识别”“语音警报”“自动停运”。
别的不说,就单纯看到这些字眼,相信很多人就会心动了。
哇,牛啊。
一个不让电动车进门的技术居然能这么厉害,这么智能,还自动。
政府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真的可谓称得上是不遗余力呢~
呐。
就是这样。
标准表述——
给电梯安装相关智能识别系统,一旦居民推着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即刻触发语音警报,监测到电梯内有电动自行车之后,自动停运。
一,加强源头管理。二,加强安全宣传。三,加强技术防控。四,完善配套服务。五,推动群防群治。
我发现我摸鱼的时候总是文思泉涌。
打工人通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