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建设农村生活服务圈➕对策

如何建设农村生活服务圈?

一,征求群众建议。

健全村民议事制度,发挥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引导农民参与乡村建设,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了解群众需求,有效改进公共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

二,推动城乡联动。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衔接、要素共享、互通互融。推动城市资源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资源共享,让农村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三,建设数字乡村。

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根据本地政策支持和村级组织的能力,“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信息化手段为依托,推动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自助终端等服务渠道功能升级并向乡村延伸。

四,推进行政改革。

推动行政资源下沉,下放公共服务权力,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事项,建设村级政务服务中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多样化生活服务供给,让群众足不出村,实现公共事项办理。

————我是带背分割线————

正所谓,群众的事情要让群众说了算,征求群众建议,发挥群众作用,了解群众需求,提升群众满意度,正所谓,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就像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印象很深刻的标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个标语我当时在看的时候只感觉啰嗦,现在觉得,套话的真谛就是啰嗦,车轱辘话来回说,说着说着就让人觉得,哎?还怪有道理。

为什么想到这句话了呢?

前两年最火热的行业是什么?那肯定没的说,在线教育啊,那在线教育里的消费者,不就是史上最好说话消费者?

孩子。

家长。

如果我是办辅导机构的,我想服务好我的家长,办好学生生活服务圈,那考虑的最多的一定不是别的,一定是考虑学生需求,发挥学生自治组织作用,有效改进触达方式,一切站在学生角度考虑。

所以第一点,在扩写征求群众建议的时候,其实就是拿群众造句,主打一个群众好才是真的好,与此同时把村民议事制度和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给加进去。

第一点就成了。

第一点逻辑:村民议事,群众自治,农民参与,征求建议,了解需求,改进服务,提升满意度。

第一点over。

第二点,推动城乡联动。

让城乡发展,城乡衔接、要素共享、互通互融。使得城市资源与农村连接,实现城乡资源共享,让农村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如果是你,让你去搞一个生活服务圈,还是农村的,你会想着怎么搞能更好?

是不是跟城市结合?

城乡发展、相互衔接、互联互通,还是那句话,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农村生活服务圈,这个第二点让我想到了大城市南向扩建和周边城镇的变县为区。

我在西安呆的时间长,所以我的第一反应是,以前只有老城根叫西安,蓝田是蓝田,周至是周至,长安是长安。

现在,长安市变成了长安区,也成了西安。

虽然不是说长安原先是农村的意思,但是这是不是挺异曲同工的?

连西安北京都在推动城市资源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资源共享,让农村居民共享发展成果,那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农村就更应该这样了。

比如像原来城镇才有的好的教育资源,好的老师,国家和政府,出高价,让他们下乡去,支援乡村建设。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孩子的教育资源好了,一切都好了。

文化产业,原来大城市才有的乐高,编程,舞蹈,播音,射箭,骑马,赛车这些活动,在小城市也可以搞起来。

而且小城市相比较于大城市,也算得上是地广人稀。

空气质量更好。

场地可以搞的更大更阔气。

像今天我回公司上班,从老家到西安,第一反应是,西安的灰真大呀,空气质量着实令人堪忧。

所以,要想让农村的生活服务圈搞起来,就应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衔接、要素共享、互通互融。

城市和乡村差异越来越小,人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推动城市资源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资源共享,让农村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发展成果人人共享,才是发展的意义,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时代的红利。

总结第二点,推动城乡联动,逻辑是用城乡造句,统筹发展,推进衔接,城市向农村延伸,资源共享,要素共享,互通互融。

第二点over。

第三点,建设数字乡村。

利用好高科技,比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本地政务服务相结合,根据本地政策支持和能力,以“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信息化手段为依托,推动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自助终端等服务渠道功能升级并向乡村延伸。

要想打造农村生活圈,还要与科技相连接,一提到科技,脑子里就应该出现的是,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

既然这是申论,除了跟本题点有关的信息,还需要写到的有政务服务,政府服务,服务渠道,把两者相连接。

主打一个雨露均沾,公平公正。

仔细观察这一点对策,会发现它前面说的全都互联网相关的对策,引用后面说的都是政府相关的服务。

现在的政务服务也挺好挺全面的,现在在网页上面,想找到自已关注的那一部分内容,就直接点进去,讲的很详细,很通俗易懂,也不像之前那么繁琐。

想起来一个跟民生和政务服务相关的带记例子。

年前,中国银行的工作人员跟爸爸妈妈说,要拿着身份证去银行换卡,他们说行呗,换就换,他们就拿着旧卡把新卡给换了,卡号也变了。

应该是因为年前信息没有同步,需要换张卡信息才能同步。

初八下午四点,妈妈和邻居聊天的时候,聊到这个事了,说我初九就要上班了,今天得赶紧去银行换卡,不然就最后一年了,赶不上了就。

然后我跟我老爹风风火火到了中国银行。

去了看还有人排队,问穿着警服的保安大叔,保安说现在不需要换了,但因为他不是大堂经理也不是客户经理,说出的话不能尽信,所以嘞,我们本还想着排个号或者加个塞啥的。

结果问另一旁坐在询问台里面的大堂经理,人家斩钉截铁的说,确实是不用换了,现在系统升级了,信息都可以直接导入,就没有必要再换张新卡。

老爹还想着需要换卡号啥的。

经理直接来了句,不需要换卡号,换卡的目的不是为了换卡号,是为了同步数据和信息。

现在依托了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云计算,估计是直接就同步了数据和信息了,所以就不需要再专门换个卡号再去同步数据和信息。

我说那行吧,那你直接把我送到健身房去吧,刚好,健身房对面是老家的中国银行总行,老爹说咱们再去总行问问吧,我和妈妈都换了,我说可以。

ok,去了总行发现全是从上往下下的,铁门紧锁。

拉倒。

直接改健身。

所以说啊,要打造农村生活服务圈,其本质来说,就是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加安定平和,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少麻烦人民跑腿,而是多动手,就可以提升幸福感。

说到少跑腿,突然想到我上大学那会。

那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发展都不成熟。

市场都不成熟,更别提政府了,办事效率跟现在是没法比。

举个栗子,我当时,想申请助学金贷款,交材料,刚开始不知道交什么材料,去跑了一趟市政府。

去了那里,想着那里有个人坐办公室的,就是做这个工作的,应该可以问一问,问清楚要交什么就交什么就可以了,行,人家说了要啥啥啥,态度也很好,可惜用嘴说的,咱脑子也不太好使,属于常见的左耳进右耳出。

行,跑了一趟,准备了一部分材料,自已也感觉缺了点啥,但就是不知道确切的缺啥。

又跑一趟。

后来好了,后来办助学金贷款的人还挺多,人家在门口贴了纸,直接就说要什么,什么格式什么字体,要多少张,行,一拍,一准备,直接就交过去,就办好了。

等到后来,我弟办助学金贷款的时候,直接大数据物联网,网上就可以申请办理。

我在想,是不是发展到最后,直接傻瓜式操作,不需要去政府递交材料,直接网上申请,电子档案,方便储存还不废纸,不破坏森林。

越简单,越便捷,就越服务群众,要想打造农村生活服务圈,重要的是让人们觉得,在农村,生活很便利,交通很通畅,有文化活动,幸福感强,这就能呆住了。

所以第三点总结: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以“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信息化手段为依托,推进政务服务,以数据说话,用科技升级服务,并向乡村延伸。

第三点带背over。

四,推进行政改革。

第一步,行政资源下沉,第二步,下放公共服务权力,第三步,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事项,第四步,建设村级政务服务中心,第五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多样化生活服务供给,最终为了实现让群众足不出村,实现公共事项办理。

行政改革,核心一定不在政府,而在群众,要让行政资源下沉,下放公共服务权力。

原先的政府,一言堂,什么都是领导说了算,但是工作过的人都知道,一个人不管年轻的时候多优秀,一旦位置上去了,脱离了业务,那做的很多事情都无异于空中楼阁,落不到实处。

所以,让行政资源下沉,下放公共服务权力就很重要。

让多跟群众接触的基层干部,有实权,能说得上话,就能更好的服务群众,健全村级服务事项,建设村级政务服务中心。

之前的公共服务,因为地区发展和经济发展,差异化还是很大,会导致的结果就是穷的更穷富的更富,现在好了,现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管是穷是富,只要是我管辖的地区我管辖的民众,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话微信联系到我,主打一个公共服务均等化。

对于这个均等化,也可以这么理解。

就是比如说公园,就很公共服务,很公共设施,像这些服务中心,就无差别服务各类民众。

发展成果人人共享。

现在对民众的公共服务供给,主打的是一个既雨露均沾又全面共享,既要有,还要全,还要多样化。

所以,多样化的生活服务供给就很重要,大家有没有想到之前在讲乡村医生的时候,说的是为了提升乡村医生待遇的那一条。

我印象还挺深刻,通过各种渠道,让乡村医生待遇有所提升,其中有一条就是让乡村医生主动上门拜访,摒弃掉之前的只能民众到卫生所看病的老黄历。

这个其实也算多样化的一种,而且也实现了让民众足不出户共享发展成果。

对于公共事项的办理,第四点主要说的是改革,我也通过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说明了改革对人民带来的发展成果,现在来总结一下子。

第四点,行政资源下沉,服务权力下放,服务事项健全,服务中心建设,均等化推进,服务供给加强,让群众足不出村,实现公共事项办理。

第四点带背over。

总结全部对策:

问:如何建设农村生活服务圈?

一,征求群众建议。

二,推动城乡联动。

三,建设数字乡村。

四,推进行政改革。

主要就是,服务群众,与大数据互联网相结合,用城乡造句,推动行政改革,杂糅,并且用自已的话能说得出来,并且能把话圆过去就可以。

今天又是离公务员更进一步的你呀。

优秀。